当前位置:绘声绘色>玄幻魔法>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126. 白水煮鸡蛋 三更合一,220w-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26. 白水煮鸡蛋 三更合一,220w-22……(2 / 7)

捧着蛋糕,像是仓鼠一样腮帮子鼓鼓。

朱襄看着大仓鼠外甥,心里十分有成就感。

看,我把始皇崽养成了只要投喂好吃的就满足的小吃货,后世人谁不说一声牛逼!

朱襄对蒙恬眨了眨眼。

蒙恬会意,趁着嬴小政的嘴被蒸蛋糕堵住,赶紧离开,避开嬴小政的抱怨。

嬴小政吃完一个蒸蛋糕,舔了舔手指:“他真无趣。”梦中的大嬴政为什么会宠爱一个闷葫芦?

朱襄掏出帕子给嬴小政擦手擦嘴:“他和你还不熟悉。我当初和你阿父不熟悉的时候……”

嬴小政仰起头:“不熟悉的时候?”

朱襄露出回忆的神色:“不熟悉的时候,我因他算错账,扣过他的工钱。”

嬴小政“扑哧”,扑进朱襄怀里大笑,让舅父多说些阿父的黑历史。

朱襄便带嬴小政去找雪姬,夫妻俩一起悄悄说子楚的坏话。

朱襄:我实话实说,怎么能叫坏话?

蒙恬不小心听到一次,赶紧离开。

蒙武知道之后,毫不客气地搬着小板凳在一旁坐好,听未来秦王曾经那些引人发笑的小故事。

蒙恬看到自己亲父如此做派,震惊不已。

亲父,说好的当近侍要谨小慎微呢?

蒙恬再一次感到,自家亲父的言行不一,不堪为榜样。

……

朱襄这一家三口的轻松愉快,让吕不韦和李斯再次羡慕不已。

韩非的心情也忍不住有些低落。

他想起韩王和韩国宗室,无论是现在的韩王还是未来的韩王,自身天赋和生长环境都连公子政的一根小指头都比不上。

他要保存韩国,真的只是奢望。

还好当船停靠后,他被朱襄指使着忙碌起来,很快不能胡思乱想。

此次前来南秦,朱襄主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贸易战,但现在只是建立纺织工坊,为贸易战做前期准备。

朱襄和雪姬商议后,朱襄发现雪姬完全可以胜任这件事,便让雪姬和吕不韦去招工和做生意。

因战国时男丁多被征发去从军,民间多女子为养家从商。纺织一事又是女子最为擅长,吕不韦对此很配合。

朱襄所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指导春耕,这也是他的本职工作。

这次南下指导春耕与上次不同。上次朱襄是推广手中水稻、小麦良种,这次朱襄反过来,指导农人种传统的菽和粟。

朱襄推广的水稻、小麦产量很高,因蒙武和李牧在南秦推广石磨,现在南秦收税时也收麦和稻,所以出现南秦农人只种麦稻的情景。

但这样的种植结构十分不科学,抗自然灾害能力极差。

华国古代的农人很少只种一样作物。哪怕是唐朝后期出现了北麦南稻的格局,南北的农人也会在田地上兼种杂粮。

他们有时轮更,有时选择不同的田种不同的作物。

这是农人通过祖祖辈辈耕种经验得来的智慧。除了担忧土地劣化之外,单独一种作物如果出现病虫害,就会全面减产。只有兼种杂粮,就算一种减产,也能吃其他粮撑过去。

朱襄推广的作物虽然高产,但种子会劣化,病虫害也难以免除。即便比现在的作物产量高,也可能面临绝收的危险。为了粮食安全,在农人已经知道新作物高产的情况下,再引导农人兼种以前的粮食,十分必要。

现代种植结构单一,是因为现代科技技术大幅度减少了病虫害的危险,并承担了优良种子培育的责任。现在只能农人自己承担这些风险。

朱襄要改变南秦的种植结构本来应该很容易。

《秦律》非常细致,连农人种什么田,耕地时挖多深都有规定,只要做不到就要被罚。所以朱襄只要改变当地律令就行。

朱襄将韩非带在身边,韩非就对《秦律》赞不绝口,认为这件事很容易。

但朱襄只是笑了笑,让韩非去田地里推行一阵子,看究竟是否真的合适。

韩非昂首挺胸自信满满去当了田吏,不到一旬,他就皱着眉头找朱襄解惑。

朱襄正蹲在田边和农人聊天,见韩非来了,没有起身,只仰头笑道:“听说你抓了很多人,县里的牢狱都住不下了。”

韩非立刻满脸通红,拱手:“请朱襄公指导。”

朱襄摆了摆手,道:“你先在一旁等我一会儿。”

韩非乖乖垂首立在一旁。

朱襄继续和农人聊天。

他与农人聊的,正是病虫害和土地劣化。

他问农人是否遇到过这些事,如何解决,然后赞同农人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