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绘声绘色>历史军事>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107章 郁标川神将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7章 郁标川神将(1 / 3)

成都府衙因为张松的疑问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纵情享乐的皇帝与嫔妃,溜须拍马将军,外戚上位的宰相,弃如敝履的兵权。

这个玄宗治下的唐朝,强盛与否他们无法体会,但看出来了两个特点:

奢靡且病态。

最终刘备轻声说出了他的想法:

“此乃亡国之相。”

……

孙思邈眼中,这位大唐的国主浑身的怒气在节节攀升。

一开始闲散的躺在榻座上的姿态消失不见。

先是焦躁站起,然后攥拳抿嘴,最终选择窜到光幕前,执笔尽舒胸臆。

而在最终看到三镇兵力时,李世民哆哆嗦嗦伸手似乎想骂,但还没开口便感觉脑袋仿佛挨了一锤,太阳穴突突跳着仿佛要爆开一样。

跌跌撞撞后退的李世民第一时间被长孙无忌扶住。

不用臣子开口,孙思邈就第一时间从腰间兜袋中摸出一个小陶瓶,熟稔的摸出一粒黑黄相间的药丸给其喂下。

侯君集也去倒了一杯清水,给大唐国主缓缓喂下。

这时长孙无忌才有空开口追问:“药王,这药丸是?”

“野菊、唐松草、牛黄、珍珠粉为主药,配辅药,明曰清热丸。”孙思邈如数家珍。

至于李世民的脸被清热丸苦的皱成一团,孙思邈就毫不在意了。

药嘛,哪有不苦的?

陛下暂时休息也好,杜如晦疑惑:

“那个名相张九龄呢?国有奸佞,当联结忠勇之士除贼才是。”

至于安禄山与玄宗和杨姓妃子的那些龌龊事,杜如晦只能强迫自己视而不见。

但其实心里明白:这大唐的脸面都被丢完了!

甚至丢脸丢到了千年以后,甚至还破天荒的丢到了数百年之前!

一想到这些事被诸葛武侯所见所闻,杜如晦就有种冲动:

现在八百里加急去往成都武侯祠解释,有用否?

“应早早被罢。”房玄龄轻松猜破:

“如此名相不罢,此獠如何能官加节度使?”

杜如晦哑然,最终能语带期盼说了句:“唯望其善终。”

魏征哼哼了一声:

“联勇除贼,观此獠待遇,到时谁为贼子还不好说。”

于是文臣们集体沉默,上意难违啊。

看着被如此糟践的大唐,文武们也懒得在意光幕上飘过的不认识的名字。

【从张九龄断定“此獠必然霍乱幽州”开始,到公元755年正式扯大旗造反。

安禄山的反心,逐渐成了大唐公开的秘密。

公元754年,官加宰相的提议被杨国忠阻拦之后,安禄山也不气馁。

同年,安禄山一口气提拔了五百多名将军,两千多名中郎将。

提拔名单送到长安后引起了轩然大波,满城百姓都觉得安禄山反意昭然若揭,但玄宗不信,并应允了这份名单。

不久后755年二月,安禄山副将何千年代替安禄山回京述职,他代替安禄山向玄宗提了新的要求:

希望能将范阳军的三十多名汉将全部替换为番将。

与何千年一同入京述职的河朔三郡将领联名反对,并集体上表陈情:陛下你瞎了吗?长安三岁小孩儿都知道安禄山要反了!

玄宗的处置是答应了安禄山的要求,并质疑河朔三郡将领是妒忌贤能。

于是群臣噤声,皇帝都这样了,你除了顺从他还能怎么办?

而在这样的气氛下,宰相杨国忠做了一个精准的判断:只要我逼反安禄山,那岂不是一切都水到渠成?

觉得自己计划天衣无缝的杨国忠当即行动,在玄宗不知情的情况下,派人强行搜查了安禄山在长安的府邸,捉拿安禄山的门客,并在审讯之后将门客杀死。

此时恰逢玄宗给安禄山长子赐婚并邀请安禄山前来观礼,长子安庆宗一直在长安准备与荣义郡主的婚礼,在得知这件事后,安庆宗第一时间快马加鞭,将这个消息送回河北。

在安禄山看来:杨国忠敢如此行事,定然是得到了玄宗的授意。

他只要去长安参加儿子婚礼,婚宴上定然会被摔杯为号的刀斧手们细细切做臊子。

基于如此判断,最终安禄山称病没有去长安,并紧锣密鼓的筹备造反。

不过半年后,安禄山和史思明以清君侧诛杨国忠为口号,在河北起兵。

至此,轰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