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绘声绘色>历史军事>明末最强钉子户> 第425章 又要北上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5章 又要北上(2 / 3)

立下大功,回报魏忠贤为他们的谋划。

出征前。

众人已经得到了最新的情报。

宣府、保安两地的建虏,已经押着这次劫掠的人口物资财帛等,相继从独石口撤往全宁方向,大批建虏都已出关。

只有建虏的正红旗和镶红旗两部,依旧停留在延庆一地,作为断后部队。

另外还有敌情所闻。

建虏又从蒙古境内召集了大量的蒙古骑兵,人数或有两万。

打算从喜峰口,居庸关两地入关,视情况袭扰明军,辅助建虏出关。

所以眼下就出现了两股敌军。

该是如何作战,是该追击撤退出关的建虏,迎击断后的正红旗和镶红旗,还是先解决正在赶来,要袭扰明军身后的的蒙古骑兵?

京营那边几个将领商议,孙传庭给崔呈秀的建议是不必管可能袭扰的蒙古骑兵,直接共计正红旗镶白旗两部,解救被掳掠的百姓。

然后再以逸待劳,对付身后可能过来的蒙古骑兵。

而且按照孙传庭的看法,他们只要击败了前方的建虏,后方的蒙古人谅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再过来了。

崔呈秀对孙传庭的看法,将信将疑,为了以防万一,他又询问了温越几人。

温越几人给出建议,也是与孙传庭的建议不谋而合。

既然确定了先击北面的建虏。

众人便不再迟疑,一路上浩浩荡荡出发。

从京师北上,多是平原,田亩沟渠许多,不适合骑兵作战。

不过大军声势浩大,也少见有后金兵敢过来袭扰,一路上,除了碰见少许不开眼的后金哨探外,其余几乎没有什么事情。

行军两日之后。

大军就到达了延庆等地,一路上顺利收复了许多已经毫无一物的城池。

就这,崔呈秀好向朝廷好一阵的报捷。

初八傍晚。

崔呈秀招来诸将议事。

温越几人因为营帐扎在另一边,来得是最晚的。

赶到中军大帐当中,里面已经满是披着各色盔甲的京营以及其他勤王大军的军官。

帐内的气氛并不融洽。

首先勤王将士的各营各镇的将官,来自各地,互相口音不同,装备不同,人数不同,甚至互相都有嫌隙。

而京营那些老爷兵,仗着自己的盔甲精良,武器犀利,都是有些看不起这些说是官兵,更多像是“难民”的各地勤王将士。

并且不仅是对于这些勤王将士,对于温越几人率领的关宁军,他们也有些看不起。

认为不过是运气好,碰上了建虏残部,侥幸斩首了一个贼酋而已。

当然了,面上表现出来的很少。

毕竟温越几人的战力,是摆在那里的,这是不得不说的。

除了大帐内各人各是瞧不起同袍外。

还有一点就是粮草问题。

这次出战的官兵,俨然有七万之多,还携带不少随军的杂役和辅兵。

每日所消耗粮草,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然而,京师残破,附近更是被建虏掳掠一空,粮草直接成了问题。

吃多的人多,粮食却那么一点。

崔呈秀将户部拨下来的有限粮草,先是供应给京营。

这引起了余部普遍的不满。

像一些远道而来的勤王部队,本来因为十名急迫就没有携带多少物资,如今又没有分到多少粮草,个个不满,怨声哀悼。

便如京营中,因粮草数量有限,也不是均匀分配的。

许多分配粮草少的,也在大骂。

温越的青牙军士有六千多,每日吃饭的嘴不少。

他懂得朝廷的品性,自然是不会把粮草放在朝廷上的,不然饿肚子是迟早的事情。

因此,青牙军随军带足了粮草,足够一月所需。

但此时,看着大帐内的气氛。

温越心中不免忧虑,此次出战,说是兵多将广,但人心不齐。

恐怕遇见建虏,不会那么简单就让建虏败退逃命。

温越在肚子思索着。

其他将领也没有人过来打扰,每个将领各自打过招呼后就没有怎么说话,只是各自和自己的亲卫亲将窃窃私语。

等了一会。

忽然,外面响起第三通鼓点。

这是主将要进来了。

众人急忙按照各自的位置,分左右站好。

左边站着温越几人,以及其他来勤王的将领。

右边则站着京营的一干将领。

片刻后。

新任督师崔呈秀从大帐外走了进来。

“见过督师大人。”

众人拜倒。

“众将免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