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0章 再佑华夏(1 / 2)

几个小时很快过去。

工人们越挖越深。

却丝毫不见有任何进展。

张旭眼中的期待渐渐变成失望。

他知道很多古迹由于地质变化都会埋得很深。

但是上两次挖到东西都没用多久。

这一次挖了这么久还没收获,恐怕是悬了。

见到张旭失落的表情。

赵头安慰道。

“没事的张老师,咱们还要挖几天,说不定明天。。。”

话还没说完,工地里突然传来一个工人惊讶的声音。

“老大,你快来看这是什么?”

“刷!”

工头还没动,张旭已经一个箭步冲了过去。

由于跑得太急差点一个跟头栽进坑里。

幸好被团队的人及时扶住。

张旭不顾地上泥巴,手脚并用地爬进挖出来的土坑。

只见刚才说话的工人脚边,一块雕着古怪花纹的石头有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之中。

石头很长,挖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而已。

赵头和其他团队里的人都跟着跳进坑里。

张旭与工头对视一眼。

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往下继续挖,把石头周围都清理出来!

小方,等一会如果真确定了是古迹,你立即联系警方和考古研究所。”

“好嘞!”

研究所派来的助理忙不迭点头。

也有些激动。

这很有可能是他进入华夏考古研究所五年来第一次亲眼见到古迹出土。

在两人旁边,工头挠着自己的脑袋,不可思议地盯着露出了的石块。

喃喃自语。

“你还真别说,张老师八成身上有点什么,神了啊!”

。。。

经过工人小心清理挖掘,用了几天时间,这块石头下方的泥土终于慢慢被清理干净。

土坑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石门。

而最开始的那块石头,居然只是石门的上方横梁而已。

接下来的工作由考古研究所专业人员接手。

杨长安带着几个考古研究所所长来到工地。

众人看向张旭的眼神都十分复杂。

谁也没成想,还没过多久,这人居然又挖出来了一个古迹。

看规模似乎不小。

此时石门已经开启。

经过专业设备检测里面空气质量达标,并且没什么危险机关以后。

杨长安和张旭带着照明设备当先走了进去。

刚一进门,在照明设备的映衬下。

一行刻在面对大门石壁上的遒劲有力的大字率先映入眼帘。

凌烟阁廿四(二十四)功臣图!

杨长安停下脚步。

小声将这一行字读了出来,似是怕惊动什么一样。

“小张啊。”

读完字以后,老人转向张旭。

“你可曾记得一首李贺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里曾经提到过‘凌烟阁’三个字。

现今历史断层,许多古诗虽然存了下来,但背景早已无法考证。

如果这里真的是李贺诗中的‘凌烟阁’,恐怕对于我华夏历史的恢复有着难以估量的意义。

你这是立了大功啊!”

听到这话,张旭也有些激动。

却还是努力平静的说道。

“还要多亏杨老提携。”

“你谦虚了。”

杨长安摇摇头,没有再回话,迫不及待地向内继续走去。

走过这一行字。

再往里,石壁上密密麻麻刻着许多小字。

古人刻碑或是书写与现代不同,都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

杨长安将灯光靠近小字右上角,一点点努力辨认起来。

一边辨认一边读。

“唐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戊申年,命书二十四功臣于凌烟阁。”

题头读完。

老人将视线挪到左边。

“赵公长孙无忌。

赵郡元王李孝恭;

莱国成公杜如晦;

郑国文贞公魏征;

。。。

鄂国公尉迟敬德;

卫国公李靖;

。。。

胡国公秦琼。”

杨长安越读越是激动。

读完以后,急忙拿出特制相机拍了下来。

这些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